2013年11月8日下午,中科院寒旱所研究员——吴通华与中科院寒旱所研究员——李韧,在建筑学院207给学院部分教师以及研究生、本科生做了精彩的学术讲座。其中,吴通华研究员的报告题目为《中亚地区多年冻土与气候变化研究进展》。李韧研究员所做的报告是有关《青藏高原地区土壤热状况研究》的学术报告。此次报告会由莫宏伟老师主持。在校大部分师生出席了此次报告会。
吴通华,博士,中科院寒旱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百人计划”入选者。主要从事中亚地区(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天山地区)多年冻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方面的研究。多次带队参加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天山地区野外考察工作。研究领域:气候变化、寒区环境、冻土变化、地球物理勘探、寒区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应用。
李韧,博士,中科院寒旱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青藏高原地区能量收支、气候变化及寒区陆面过程等方面的研究。作为项目骨干参与了“八五”攀登计划“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环境变迁与生态系统研究”、973项目“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环境、资源效应”等多个项目的研究。研究领域:寒区气候变化、陆面过程。
吴通华研究员主要从的报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内容来讲述《中亚地区多年冻土与气候变化研究进展》:1.以西伯利亚地区为例,从融化、地表景观、对周围现象的影响来介绍冻土的基本概况;2.从冻土的角度来分析全球气候变暖;3.关于多年冻土的监测;4.冻土的主要分布情况,并在冻土区域布设多个多种监测站;5.冻土的温度变化;7.中亚地区的气候变化情况;8.详细介绍青藏高原观测站的情况。
李韧研究员关于《青藏高原地区土壤热状况研究》的报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近30年来青藏高原土壤热状况;2.冻土的活动层厚度;陆面参数,包括地表反照率、表层土壤热参数;3.长江——黄河流域区K值变化;4.长江源区冻融指数;5.长江源区冻结日数变化;6.青藏高原CTN的变异参数特征,变异系数大,则说明其不稳定;7.地表反照率变化;8.西大滩野外观测结果、实验室观测结果、唐古拉导热率与活动层冻融过程。
报告临近结束,师生积极提问,吴通华研究员和李韧研究员耐心地进行解答。最后他鼓励对冰川冻土领域有浓厚兴趣的同学加入到此研究领域中来,并且热烈欢迎我校老师到中科院寒旱所进行学习和访问,诚挚邀请我们学校的学生报考中科院寒旱所的研究生、博士生。
整个报告洋溢着浓厚的科学研究与学术探讨气氛。通过此次报告让我们对于冰川和冻土方面的研究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冰川和冻土的研究进展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并对进行学术研究也产生出新的看法和观点。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
CopyRight@2018.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