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王书涵)应湖南科技大学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邀请,2018年6月6日上午9:00-12:00,香港浸会大学周启鸣教授、武汉大学眭海刚教授在第四教学楼101报告厅作了精彩的学术演讲告,这是我校测绘遥感信息大讲堂第十讲。报告由实验室主任李朝奎教授主持,资安学院韩用顺副院长、测绘工程系主任张东水副教授、地理信息科学系主任魏俊锋博士及实验室与资安学院青年教师 、研究生、测绘遥感信息专业本科学生参加报告会。
周启鸣教授做了题为《国际遥感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展望》的报告。报告分别从近年来国际遥感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和遥感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两个大的方面进行了介绍。报告全面、细致、透彻地分析了各种遥感数据源的特点,加深了听众对遥感数据平台的了解。周教授的报告让我们耳目一新。
眭海刚教授做了题为《中国重特大自然灾害遥感动态监测与评估系统》的报告。报告围绕我国面临的重特大自然灾害的残酷现状(地震、洪涝、干旱、地质灾害等),特别是灾害遥感监测评估面临的技术挑战,提出了研究总体思路。针对灾害遥感监测与评估技术方面的难题,提出了关键技术解决途径。眭教授结合多年从事灾害遥感监测工作的经验,从系统部署及应用情况、国内外比较及第三方评价等方面系统介绍了灾害监测的内容。报告内容丰富,高瞻远瞩,给老师们今后的科研工作如项目的申报、论文的写作等方面带来很大的启示。
报告结束后,周教授和眭教授跟大家进行了交流互动,并详细回答了大家提出的问题。此次报告会主题明确,意义深刻,对我校地理信息、测绘专业师生把握研究方向、开阔学术视野具有极为重要指导意义。
图1 周启鸣教授作报告
图2 眭海刚教授作报告
图3 报告现场
周启鸣,1978年3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学习,1982年2月年获理学学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84年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深造,并于1990年获博士学位。1989年至1997年在新南威尔士大学任教,任研究员、讲师、高级讲师。1997年8月至今在香港浸会大学地理系任教,任副教授、教授。目前是香港浸会大学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地学计算与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地理系教授。先后以第一完成人完成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基金、香港教育资助局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香港浸会大学研究基金、亚洲开发银行、香港地政署、香港规划署等研究项目40余项。先后发表专著3部、编著9部、编著章节20篇,在各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SSCI收录50余篇)。主要研究领域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方法,包括研究数字地形分析方法、空间分析与建模、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应用、土地利用/覆盖遥感变化检测、生态系统及其气候变化的响应的遥感监测与建模等方面。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 “变化检测与过程模拟”工作组前任主席、香港地理信息系统学会、香港遥感学会前任会长、《Transactions in GIS》(SSCI)亚太区主编、《Journal of Arid Land》(SCI)、《ISPRS Journal of Geo-information》(SCI)、《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age Data and Fusion》、《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地理信息科学学报》等多个国际、国内学术期刊编委。武汉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地学计算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客座研究员;西南交通大学客座教授、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海外院长;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客座研究员,空间信息中心首席科学家;电子科技大学协议教授。
眭海刚,武汉大学二级教授,博导,珞珈特聘教授,首批国家“卓青”获得者,光谷“3551”人才。长期从事遥感与GIS理论研究、技术攻关和装备研制,十多年来主持和参与了国家973、国家863、型号、预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60余项,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代评估遥感应用装备,主持研制了国家减灾中心首套业务化运行的灾害遥感监测与服务系统,主持研制了湖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北斗时空信息云平台的研制工作并在我国首个县级智慧城市——智慧老河口得到成功应用;作为核心人员研制了我国首个真三维GIS软件—GeoScope,是国产GIS软件吉奥之星的开创者之一。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专著5部,国家发明专利32项,软件著作权1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创新团队奖)(2015)一项,二等奖(2000、2012、2014)三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2015)二项,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2017)二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一项。